快捷搜索:  

年青人爱逛博物馆 迷的是文博“大餐”的风趣与魅力

"年青人爱逛博物馆 迷的是文博“大餐”的风趣与魅力,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祖国经济(Economy)网版权所有

祖国经济(Economy)网新媒体矩阵

网站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在我们(We)今天(Today)的社会(Society)生活(Life)中,博物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很多人休闲娱乐(Entertainment)、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周末出游,还是度假旅行,越来越多人都会把“打卡”博物馆纳入自己的游玩计划。特别是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History)博物馆等国内“顶流”博物馆,更是人们竞相“打卡”之处。很多博物馆的门票往往一开始启动预约就很快被抢光,现场也经常出现观众排长队入场的景象。同时,一些相对小众博物馆,如长影旧址博物馆、上海汽车(Car)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种草”,成了文博领域的新晋“网红”。

据我国文物局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属于历史(History)同期极高水平。来自某旅游(Travel)平台的数据显示,仅假期前两天,全国重点博物馆的门票预订及预约量就同比增长了约400%。“文博热”持续升温,既是我国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精神文化(Culture)生活(Life)的需求日益增强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的结果(Result)。

从需求端来看,人们越来越喜欢走进博物馆,是希望(Hope)去亲眼看看历史(History)书中的“青铜器”“兵马俑”“唐三彩”等文物的真实面貌。在近距离的观赏和学习中,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They)的历史(History)、文化(Culture)、艺术价值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脉络,在润物细无声中更加坚定我们(We)的历史(History)自信和文化(Culture)自信。譬如,在三星堆博物馆,人们兴致盎然地体坛和讨论(Discuss)着造型独特的青铜神树、青铜人像、金面罩等文物,并在畅想几千年前长江上游人们的生活(Life)图景中沉浸式感受古蜀文明的辉煌与神秘;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观众只需在小程序上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织造”漳缎,从而简单了解我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智慧和丝绸之美;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人们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艺术品和数字光影展,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瓷器艺术宝库的大门,感受祖国传统瓷器工艺的登峰造极……

从供给侧来看,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目前(Currently),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有90%免费向公众开放,有的博物馆还在旺季延长开放时间、增设夜场、增加参观名额,有的地方则通过大篷车将文物和展览送到山区、农村、学校等文博资源短缺的地方。为了提升游览体验,越来越多博物馆借助先进的光影技术和精彩的文艺演出,让逛博物馆变得更加趣味横生;同时,层出不穷的文创产品因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而受到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进一步拉近了文博与公众间的距离。

承载着悠久的历史(History)和新颖的创意,今天(Today)的博物馆已经不只是收藏、保护和展示文物的地方,还是一个兼具休闲娱乐(Entertainment)、科普培育、传承文化(Culture)的综合体,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We)的生活(Life),还能给地方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因此,各地要不断探索当地博物馆的保护和利用(Use)的创新之路,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让历史(History)在现在和将来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

打卡,文物,瓷器,丝绸博物馆,唐三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198) 踩(11) 阅读数(6993)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